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从植物根部或茎部侵害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根癌病、疫病等,发病严重时会造成树木死亡或苗木、草坪大面积枯死,给植物生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一、土传病害的危害
入夏后,土传病害高发,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植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部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便会死亡。植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如合欢枯萎病,可侵染全株,遭受侵害后,叶片发黄、萎蔫下垂,最后脱落并可全树至死,给园林景观带来损失。

二、土传病害发生的过程
土壤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有重要作用的生物体包括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体,两者之间相互拮抗,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有害菌一旦占据统治地位,土壤内在平衡被打破,就极易产生或引发土壤病害。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植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三、土传病害的诱因
1、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由于连续种植一种植物,造成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如常见的疫病、枯萎病等
2、施肥不科学: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3、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

四、土传病害的防控
土传性病害重在预防,因起初的发病较为隐蔽,发生明显时多已病重,因此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各类病原的侵入和危害。
1、 实行轮作:苗木轮作是栽培管理中恢复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的常用措施,也是防治土传病害即经济又有效的措施之一,尤其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重视生物菌肥的施用:生物菌肥能在土壤中繁殖大量有益菌群,抵制和消除有害菌的生长。并修复土壤生态系统,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繁衍而不利于有害菌和线虫的生存。
3、 药剂防治:
苗圃或草坪:使用药肥“健安”300-500倍稀释后进行喷淋,长效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等土传性病害,也可在苗前进行土壤消毒喷雾,长效预防各类土传病害的发生。
园林树木:加强栽培管理,增加土壤通透性,移栽后根部浇灌健安做消毒处理,立地条件差时可配合浇施微生物菌肥“沃菌宝”,使有益微生物在植物根部生长繁殖,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改良土壤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