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腐型 病株顶部心叶灰黄,幼叶皱缩不展,无光泽,基部变褐、腐烂,用手一拉,心叶即同植株脱离,束展叶的幼叶,发生皱缩,不能展开,较大的苗木心叶腐烂之后,从侧旁又可萌发生长,不会全株枯死,但苗木幼小时,也可引起死亡。
干腐型 干部发病后外围局部变黑褐色,其部位被苞毛(即棕皮)包围时不易辨认,等到黑褐色部位扩大蔓延,包围或几乎包围一圈时,从外向内叶片即枯黄萎垂;若将病株剥棕检查,会发现树干局部变黑褐色(严重时可扩大包围树干一周),病树患处锯开作横剖面观察时,中间褐色区占整个剖面的四分之三左右,闻之,有烂梨子味道,潮湿环境下,病部即长出大量白色絮状菌丝。有时出现半株性叶枯萎垂。叶柄感病,从柄基到柄端呈条状褐斑。当地上部分干、叶枯死后,地下根系也很快随之腐烂,致使全株枯死。
病原 心腐多与冻害有关,干腐病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的拟青霉菌(Paecilo- myces varioti Bainier)。病菌能产生两种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先是产生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梗瑞生无色、单胞、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在湿度大时,孢子集聚在梗端的水膜内呈小球状,7-10天后就产生有分技或分枝呈帚状的分生孢子梗,梗上串生无色、单胞、卵圆形的分生孢子。两种分生孢子都能发芽。
发病规律
1.幼树和大树都能感病,棕榈桔萎从5月中旬开始发生,6月渐多,7~8月为发病盛期,7~9月为病树死亡高峰,10月以后很少有新病株出现,病势发展趋缓。轻病株可带菌越冬;秋季剥棕太迟,或春季剥棕太早,容易遭受冻害而发生腐烂病。
2.此病为害幼年棕榈和大棕榈,平地和山上都会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对于干腐病的防治,于每年3-4月份,溃腐净200-300倍喷淋树干和叶心部2-3次,能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已经发病植株应加大用量,如果是严重干腐病,应在病斑腐烂处划小口后,再涂抹或喷淋溃腐净。
对于心腐病的防治,于每年的5月和9月初用溃腐净稀释500-600倍喷淋植株心部,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心腐病,溃腐净200-300倍液喷淋心部即可防治。
2、合理施肥。秋后宜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及有机肥等以增强植株抵抗力。
3、及时清除病叶等患病组织,刮去树干部病后,涂溃腐净300倍液。
4、刚从南方引进的棕榈科植物,可在其根部浇施“根灌椰甲净”防治二点象甲、红棕象甲、椰心叶甲等害虫幼虫钻蛀危害造成病菌传染。
5、及时清除重病株,以防传染。适时(清明前后)、适量剥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