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防除
病害防治
虫害防治
大树移栽

黄栌枯萎病的症状与防治

发布日期:2016-12-2   人气:2207  来源:北京琳海植保

    

  黄栌枯萎病 (黄萎病)为黄栌树种的一种系统浸染的毁灭性病害。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山东青岛、济南等地的黄栌开始出现枯萎病现象。如今,全国范围内该病呈现出扩散的态势,被感染植株逐年增加。

  病原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目的大丽轮枝孢菌,是一种土壤习居性真菌,通过土壤传播,从寄主植物根部侵染进入植物体,沿导管扩散至植物各个部分,导致植物水分、矿物质等吸收、运输出现障碍,从而使寄主植物出现枯萎、衰弱,甚至死亡的症状。其寄主范围极为广泛,除了漆树科黄栌属植物外,还有栾树等超过26个属70余种的木本植物,可造成植株大量黄叶、落叶,最后整株死亡。

  症状

  黄栌枯萎病 (黄萎病)的具体症状表现形式多样。首先,叶部一般出现两种萎蔫类型:一种是绿色萎蔫型(不落叶型),初期叶片表现失水状萎蔫,自叶缘向里逐渐干缩并卷曲,但不失绿,不落叶,约两周后变焦枯。叶柄皮下可见黄褐色病线;一种是黄色萎蔫型或落叶型,先自叶缘起叶肉变黄,逐渐向内发展至大部或全叶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部分或大部分落叶。未落的叶干缩、卷曲,变焦枯,叶柄皮下可见黄褐色病线。其次,植物根、茎横切面上有褐色病斑,形成完整或不完整环形。剥皮后可见褐色病线,有时病线不在皮下而在木质部,这是由于浸染发生后,次生生长形成的新组织将受害部位包在里面。发病严重时导致整个植株生长势衰弱或死亡;在发病过程中,可能或引起植株整株或部分枝杈迅速死亡,也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影响植株,减缓生长速度。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病植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菌核可单独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次年6、7月份借浇水、中耕、地下害虫等传播浸染,通过伤口侵入或根部直接浸染,发病程度与根系所分布的土壤层中的病菌数目成正比。在土壤温度20℃左右且湿度较大的微碱性土壤中易于浸染发病,过量氮肥会加重病害,增施钾肥可缓解病情。

  防治难度

  1、大丽轮枝菌作为一种土传真菌可在土壤中形成大量微菌核,长期存活于土壤中,且耐高温能力强,可在33℃的环境中继续存活。

  2、土壤中大丽轮枝菌不易被微生物分解而且有极好的抗逆性,可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存活,等待适宜条件萌发。使用单一的微生物制剂或化学药剂杀灭病原菌效果不佳。

  3、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分布有少量微菌核时,就会出现病害爆发问题。微菌核数量较少时,在土壤中也会呈现集中分布的状况,也会对寄主植物有较强的浸染能力。

  4、在完成初浸染后,黄栌枯萎病会呈放射状方式传播给周围其他寄主植物,造成病害爆发。

  防治措施

  1、发病轻的植株,及时剪除发病枝条,将100-200倍(溃腐净+沃康+绿安)调成糊状涂抹枝干发病部位。对全株用溃腐净200-300倍+沃康200-500倍+绿安500倍液喷淋。

  2、 对根部进行断根处理,在树冠投影的下方挖环状沟,对暴露出来的根系用利器切断,用生根粉(生根液)+健安+沃康各200倍液浇施,封沟然后浇透水即可,对于发病严重的树木间隔10-15天再浇施一次。

  3、已经病死的植株,应及时清除,并将病残体全部焚烧,同时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以每平米4-6g消毒栽植土壤及附近周边土壤。

  4、加强管理,增强树势。通过中耕松土,合理养护,及时排水,避免单独使用氮肥(如尿素等)等方法,增强树势减少发病条件。采用根部浇灌药肥健安的方法对植株进行长效的土壤消毒处理,控制枯萎病的发生。

北京琳海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010-8032408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兴路1号院1号楼 邮箱:bjylzb98@163.com
草坪除草剂 草坪杀菌剂 根部施药 园林养护